找到相关内容94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圆满的成佛之境

    种止观组成:渐次止观、不定止观以及圆顿止观。   1、渐次止观的代表作是智顗的禅法理论,他将当时所有的佛教禅法实践都整合进了他的禅法之 中。这种禅法呈渐进式由浅人深,直至达到解脱。止观的意思在智顗的理论中已经被扩展到包括整个的佛教实践,即指戒、定、慧三学。   2、不定止观的代表作是智顗的六妙门理论,即数息门、随息门、止门、观门、还门、净门。不定止观的意义在于,行者能于任何一门获得解脱。   ...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0865841.html
  •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   一、引言   天台智顗(538~597)的哲学一向被誉为“圆融哲学”。根据我们对《法华玄义》的研究,智顗所展示的圆融之实相真理的特性与其佛学思想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从而建立...菩萨)而归于一乘的力量。故联系一佛乘而言之,实相具有包容一切的特性,能起到统摄各宗各派的作用。智顗根据《法华经》所弘扬的一佛乘之宗旨,用其三轨理论加以阐明。一佛乘由三轨组成。行者只有经由真性轨、观照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169907.html
  • 从天台“六即”行位之开立看顿悟与渐修的关系

    ,强调“名字即菩提”12,表明智顗对佛教理论学习的高度重视。  三、观行即。由学习、理解、信仰佛法义理,更进一步地落实到实际的观行活动中,精进修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13,就是“观行即”。智顗还根据《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把“观行即”又分为五品:  1、随喜品。对于圆教义理能够明白通达,深心信解,而生随喜之心,开心观之门,即是初品弟子位。  2、读诵品。由深信随喜圆教义...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2950940.html
  •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

    解脱为善。智顗将第一至第五种“善”称为“相对善”,而所谓“绝对善”则有两条标准:一是“善顺实相”(《摩诃止观》卷2下),二是“三谛圆融”的观法。而上述六层级的善、恶观与其判教理论紧密相连,所谓“相对善...相当重要的一个理论环节。而要厘定智顗究竟在何种层面上言“性恶”,“三因互具”所蕴含的处置理体与心体关系的独特范式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智顗在《摩诃止观》中结合教判理论分析了善、恶的诸种含义,其文说:  ...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160224.html
  • 天台根本祖庭净居寺重建规划启动 少林寺参与重建

    宗的发祥地,被称为天台宗的根本祖庭。净居寺不仅造就了慧思、智顗、道岸、鉴真等著名法师,而且吸引了梅尧臣、苏东坡、黄庭坚等古圣先贤游览探胜,并留下诗词碑刻百余首,被称之为“诗城乐地”、“福乡宁境”。这里...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09001588813.html
  • 杭州首届学佛夏令营报道(三)

    太极殿行此忏法。至隋代,智顗根据观普贤经、法华经等,着成法华三昧忏仪一卷,此后遂有自该书摘要抄出而别行于世之‘法华忏法’(又称法华三昧、法华忏)。(参阅‘法华三昧’3396) 忏即忏摩,意为悔过...生忏为理忏。理忏为正,事忏为助;若正助合行,事理兼运,则无罪不灭,无福不生。 忏法起源晋代,盛于南北进,,至智顗时遂具备了独自的形式。智顗于所著《摩诃止观》卷二说四种三昧,第三半行半坐三昧,即...

    道荣

    |法净禅寺|夏令营|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9/1935381108.html
  • 止观相即

    ,譬如,安般守意的禅法,分为“数、随、止、观、还、净”六个阶段。但在大乘禅法里,止与观这种层次上的差异就不复存在,被认为是“体性不二”的。在智顗看来,“止亦名观,亦名不止;观亦名止,亦名不观”【智顗《摩诃止观》卷三上,《大正藏》卷四六,22b。】,因此奠定了“止观相即”的原则。智顗的止观体系,包括渐次止观、不定止观、圆顿止观三种。止观相即,其实仅限于他所讲的圆顿止观。在这种框架里,对于止观的界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41953403.html
  • 天台的净土权实辩

    净土者争辩不休的问题。天台宗人自智顗开始就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到宋代,著名的天台僧人知礼、遵式都卷入这个争辩中,并有一种在保持天台品质的前提下,认可和证明净土是实的倾向。宋以后台净合流的...具有自己的宗门意识,但对净土无疑是包容的。天台僧人兼修净土的行为自智顗就开始了,事实上,在被推为远祖的龙树已经有有关净土的诸多论述。而自宋以后,台净合流的趋向越益明显。一方面,天台学人对净土的理解建立...

    俞学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468664.html
  • 天台宗修法

    天台宗修法  智海大和尚  天台宗,因创始人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起缘。后慧思传智顗,智顗再发挥,终于形成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智顗一本师传的宗旨,教观总持,解行并进,一变当时南义北禅的佛教学风。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

    智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569609.html
  • 《南藏》所收天台教文述要

    慧思撰。《南藏》中藏“烦”字函。慧思,俗姓李,河南武津人,年十五即受具,后谒慧文,得悟“法华三昧”,由是双开定慧两门,以智顗之师为台宗先驱,也称“南岳尊者”。《安乐行义》是慧思强调《法华经》实践的力作。   2.《妙法莲华经玄义》   此书二十卷(4),略称《法华玄义》。隋天台沙门智顗说,门人灌顶于开皇十三年(593)录自荆州玉泉寺。   智顗,字德安,俗姓陈,颖川人,陈隋时期著名的高僧,天台宗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0852889.html